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 季懋欣
11月底在台灣乳房重建學會,我報告了一個關於蟹足腫的術後放射治療。
蟹足腫不是癌,它是皮膚於受傷修復的過程因纖維母細胞增生,產生了過量不被抑制的膠原蛋白的一種過度疤痕組織增生表現。蟹足腫麻煩之處在於,它可能會拓展到超出原本受傷位置的範圍。部分疤痕甚至會有持續癢、抽痛或是刺痛的症狀。除了美觀,若蟹足腫長在關節,甚至會影響日常的生活。
蟹足腫好發於深色皮膚,美國的流行病統計發現有色人種的比例高出白人近百倍(0.1% vs 4-16%),而且多好發在年輕人上。在台灣蟹足腫每年的發生率在0.15%左右,好發10-30歲。其中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有子宮肌瘤者,比例更是高出數倍以上。
蟹足腫的治療,以改善功能與增加美觀為目的。
疤痕切除或是局部注射在簡單的蟹足腫都能有好的控制率;然而複雜的病灶若只接受一線治療,竟有快一半病人會復發
根據統計,蟹足腫最常生長的部位在胸壁。成因有可能是縫線繃得太緊;與部位汗腺太發達,因而過度刺激T細胞產生反炎有關聯。麻煩的是,即使治療了,它的復發率也有近50%。
利用放射線來治療蟹足腫有一百年的歷史了
一百年前受限於醫療技術,所有的疑難雜症最後都交給放射線來試試看。在蟹足腫上,也發現確實有效果。細究機轉發現放射線能夠有效地抑制纖維細胞的增生,尤其傷口癒合階段,更是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蟹足腫的放射治療與癌症治療要休息四到六週等傷口恢復不同,大多在手術一天左右就安排治療。
蟹足腫放療使用與治癌用的光子、電子、核種(近接治療)一樣。將劑量集中在皮膚就能達到很好的療效,並且能減少多餘的劑量暴露!
放療療程大約一到兩週,我習慣用五次的療程。不論用哪種放療方式,治療完後蟹足腫的控制率都在60 -90%之間,一年的復發率也都在10%以下。在復發率最高的胸前蟹足腫,經手術及輔助放療能將復發率從原本50%降至兩成左右。
在照射劑量選擇上,研究也指出,只要治療的生物有效劑量約在30Gy左右(約是治療癌症的40- 50%劑量),能有近九成的控制率。
胸前蟹足腫病人治療結果
在這位病人能看到,由於療程短且劑量不高,整個療程都是非常安全的。根據文獻的報告,僅少數病人有暫時性皮膚紅、脫皮、皮膚黑的現象。在治療完半年,蟹足腫沒有復發而且整體的皮膚狀況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