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 季懋欣醫師
39歲男性最近在左邊脖子摸到腫脹但不疼的淋巴及覺得左邊聽力感覺變差到診所來求診,在服用抗生素與消炎藥一週後狀況未好轉而到醫院來檢查。鼻咽鏡發現左側鼻咽腫瘤,經過切片證實是鼻咽癌。後續排了磁振檢查(MRI)與正子攝影(PET),看到左邊鼻咽癌與雙側的脖子淋巴轉移。治療前體內的EB病毒含量也是>2000。
鼻咽癌是東南亞區域好發的癌症,疾病的成因與遺傳、EBV (Epstein-Barr virus)病毒感染、飲食(煙燻、含亞硝酸鹽)、菸酒與工作環境(長期甲醛暴露)都有關係。鼻咽的位置在鼻子後頭,附近還有鼻竇、鼻咽管、腦幹與通過顱底的多條腦神經;鼻咽附近的淋巴引流也非常密集,因此不少人最早症狀就是以腫大的頸部淋巴結表現。其他的局部症狀如鼻血、一邊或雙側耳脹痛、耳鳴或聽力變差也不少見,而若腫瘤長穿顱底骨(侵犯神經)就會產生有頭痛、麻木、複視甚至失明的狀況。
鼻咽癌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角
由於鼻咽癌的生長位置,進行根治性手術很難不會破壞過多的正常組織,臨床的治療首選就是放射治療,而將手術留在復發時再考慮進行。
- 第一期的鼻咽癌可以單做放射治療來治癒。
- 第二期以上需要進行同步化放療,相較放療能更延長病人生存期。
- 在第三期以上疾病,可以先接受2-3次化療,待縮小腫瘤後再開始進行同步放化療療程。
- 鼻咽癌的放療建議使用更精確的強度調控或是弧形放療,更能夠減少晚期神經學與慢性口乾的副作用。
- 化療以白金類藥物為主,可採取每三週或是每週化療的兩種做法。
- 三期以上病人在治療完後,持續服用低劑量的口服化療一年能延長疾病控制。
- EB病毒的表現量,建議在治療前及治療後檢驗追蹤。有研究發現若EB病毒在治療中快速下降,預後是較好的。
放射治療的照野
鼻咽的位置接近腦部,為避免對正常的腦神經造成傷害,治療時需要盡量減少腦幹、耳蝸被暴露過多放射劑量,下圖可以看到鼻咽距離腦幹是非常近的。由於鼻咽癌也容易沿著頸部的淋巴結轉移,放療時兩側脖子的淋巴區域都應該包含在照射範圍。
本科十年治療成果
從2010 -2020/6,在扣除已經遠端轉移後總共治療了107位病人。其中大多數都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II期以上),第一期有部分病人只接受放療,其餘都進行同步放化療療程。
根治性放療後的五年存活率
第一期的鼻咽癌經過根治性放射治療的五年存活率為90%,第二期為87%,第三期為90%。甚至在已經局部侵犯到大血管或腦中的病灶(IVA期)經過積極治療後五年存活率也能達到81%。
鼻咽癌對放射治療敏感,一定要積極治療
台灣是鼻咽癌流行區域,而放射治療又是鼻咽癌治療最重要方法,因此我們的成績能夠有不錯參考價值。經過根治性治療的第I至III期病人五年存活率接近90%,尤其在晚期癌症(III/IVA)期經過積極治療的成果較全國平均更好。
鼻咽癌治療後存活率統計 (%) | 本科5年 | 醫學中心5年 | 全國5年 |
I期 | 90 | 91.1 | 91.6 |
II期 | 87 | 88.2 | 86.4 |
III期 | 90 | 79.1 | 76.7 |
IVA期 | 80 | 66.3 | 64.6 |
三期以上病人,我們建議治療前都要有磁振造影界定出腫瘤侵犯的邊緣,及正子檢查來更精準地發顯有沒有轉移點存在。在有了正確的分期,建議使用較精的放射技術治療(螺旋刀)減少慢性吞嚥功能受損或腦神經損傷副作用。
鼻咽癌放療療程最大的挑戰在中後段可能會產生較嚴重的口腔黏膜炎、食道炎及皮膚發炎反應。新光醫院的頭頸癌治療團隊近年加強病人的口腔衛教,也鼓勵易嗆到的高風險病人提早進行胃/腸造口置放來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率,這些都反應在病人的存活率以及完成治療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