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懋欣醫師
NowNews第二篇電訪文稿。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各式各樣豐富的菌叢維持我們的免疫能力。
不論菌相,只要比例不對,都能生成各式各樣疾病。腸胃道菌相的變化,證實與發炎,癌症,帕金森氏症或心臟病的發生都有關聯。
最近的研究也指出進行免疫治療時,擁有較健康腸道菌叢者,對免疫藥物反應也越高。
哈佛大學發現,口腔中常見的具核酸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很可能增加腸癌發生機率。將具核酸桿菌的Fap2蛋白與大腸癌會過度表現的Gal-GalNAC結合,在小鼠上發現腸癌生長機率變高。
具核酸桿菌是口腔的菌叢,在正常腸道的比例不應該高!!
胃酸能消滅大部分細菌,具核酸桿菌如果要到達腸道,有可能是藉由傷口從血液進入人體。所以一個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致癌的機率是可能會增加的。
季懋欣補充,人類不論體內或體外,隨時都有大量病菌,仰賴免疫系統才能減少侵入風險,當免疫能力低下或異常表現,例如年長者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可能比較容易受到病菌侵擾。
基本口腔衛教
-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建議,刷牙一定要使用含氟牙膏。
- 牙膏含氟量不到1,000ppm,保護牙齒能力也會降低。
- 刷牙搭配牙線,定期接受牙醫檢查,就能夠讓口腔疾病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具核桿菌並不是致癌的大宗。熟悉的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才是個大角頭。Lancet在2018年統計,有近13%癌症(約兩千多萬例個案)與感染症有關連。
最常見的致病原由幽門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乳突病毒 (HPV), B肝/C肝病毒佔據排頭。
- 大陸與日韓都是Helicobacter pylori,B肝最盛行的區域。這與胃癌,肝癌有關連性。
- HPV依然是子宮頸癌的最高風險因子。全球690000位患者有近90%與HPV感染有關。然而,HPV相關子宮頸癌盛行在疫苗不普及的開發中國家。
- HPV感染在已開發國家,以口咽癌,肛門癌的比例居多。.
有越來越多罕見的細菌或病毒在癌細胞中發現。如腸癌與具核酸桿菌,CMV與腦癌,HTLV與淋巴癌。
各種看不見的微生物,是火紅的研究議題!
原文: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2020 Feb;8(2):e180-e190.